2009年9月23日

電影觀後感:「放牛班的春天」

      那一天,精舍舉辦了親子禪修班隊輔師特訓班,下午法師特地選了這部電影給大家看。這部電影的內容並無新意,然而導演巧妙的安排,卻也讓人看完之後頗有感觸。

      馬修老師是一位自認為懷才不遇的音樂家,因緣際會下來到專門收容難以管教的孩子的輔育院擔任老師,在院長討厭、院童排斥的情形下,他開始了他在輔育院的教學生活。他不算是一位完美的老師,他也有凡人的脾氣;也會暗戀院童的母親。不過,他面對院童的過錯,在多數時間裡會選擇懲罰以外的手段來教化院童。

        偶然的機緣下,他發現院童正在唱歌開他的玩笑,激起了潛藏在他內心的音樂細胞,自此之後他開始譜曲、教院童唱歌。院童也因此漸漸有所改變。最後,甚至有一些院童在長大成人之後,也成為了音樂家。

    這個故事沒有很完美、很理想化性格的教師,他的故事很貼近我們的生活,也因此容易讓我們而有所感觸,讓我們知道每個小孩都有他的長處。處罰並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,而應該隨順眾生的根器去找尋適合他的方法,因材施教。然而這卻是最難的地方,我們多數人都有小孩,是不是也能觀察小孩的需求與習性,來安排適合他的教育法呢?這真的很值得我們深思!


Seja o primeiro a comentar

張貼留言

寂然如浮雲 © 2008. Template by Dicas Blogger.

TOPO